让这些化工、石化项目布局在江河湖海沿岸、人口稠密城市近郊,明显不符合现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,但是这些化工项目都能顺利通过环境影响评价,不能不令人称奇。
丹麦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效率方面居世界之首。含有汞、医药和特定垃圾的废物经人工分检后,被送到相应设施处置。
垃圾再循环回收站在丹麦各小区街头随处可见。对他们来说,严格遵守垃圾分类,关乎行为道德。城市常见的特种危险废物,如废旧电池、电器、化学废渣等,当地市政部门专门设立了回收系统。丹麦的经验是先让消费者和企业了解到垃圾再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,然后要他们一起参与到垃圾回收和再循环中,力求以最经济的成本去再管理和处理垃圾。剩下可溶解废物用黏合剂压制成块,送往特殊填埋场处置。
丹麦垃圾管理知识中心隶属丹麦环境部,是一个公益组织,主要职能是为公司及居民解答垃圾处理疑难问题。在无机废物处理车间,机器会对污泥进行处理,其中含氰废物被加以无害化处理,含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以及重金属的污泥在过滤工序中被处理,废酸和碱进行中和处理。他说,当前的谈判要朝着正确方向前进,就要从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、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出发,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向前推进。
当前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最核心的问题,就是发达国家应当承担起温室气体减排的历史责任、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。除了率先减排外,发达国家还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、额外、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资金支持,在技术转让方面发挥带头作用,并建立起监督、核查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国际机制。黄惠康说,毫无疑问,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在优先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,在过去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,发达国家由于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造成大量二氧化碳积累,这方面的历史责任是非常清晰的。作为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,黄惠康主要代表中国参加《京都议定书》特设工作组的谈判。
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前提下,发展中国家将采取力所能及的自主减排行动。8月2日至6日,联合国今年第三次气候变化谈判在德国波恩举行
7月24日莫斯科:气温达到37℃,创下该市128年以来历史同日最高气温,也打破了历史同月最高气温。高温正在全方位影响社会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告诉记者,持续高温超过了人体的耐热极限,就会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,甚至死亡,动物也是如此。入夏以来,北半球的俄罗斯、美国、欧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频繁遭遇高温热浪袭击。4月底,重庆、贵州遭遇11级大风和20年来罕见的冰雹袭击。
高温过程还会加剧干旱的发生发展,森林发生火灾的风险增大。天津医院每天接诊20名中暑者近日由于天气炎热,空气湿度较大,天津市几家大型医院接诊中暑患者明显增多,平均每天每所医院接诊在20人左右。针对未来极端天气是不是会越来越频繁的问题,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认为,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,这种极端的天气气候事件,增多增强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,比如50年代全球出现极端气候事件不到10个,上世纪90年代就增加了70多起的极端气候事件,进入本世纪以后,全球出现极端气候事件就更多了,这是一个趋势。另外,高温热浪往往使人心情烦躁,甚至会出现神志不清等现象,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乱、事故伤亡以及火灾等事件的增加。
极端天气正在常态化其实,极端天气并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高温和暴雨,自今年年初以来,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现。猛暑日在逐年增加,从1999年到2008年有400天,是30年前的4倍。
是什么原因引起我国近期北高温、南洪涝这样的极端天气?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说,大气环流异常引起极端气候条件,但两种极端气候并没有直接联系。在全世界范围内,像印度、巴基斯坦等热带、副热带地区是典型的高温热浪灾害频发地区,每年都有数千人因热浪袭击致死新增热点近年来,我国以及欧洲、美国、日本等原本较凉爽的中高纬度地区,天气也日趋炎热,极端高温事件增多,逐渐成为新的高温频发地区热点问题■气候变暖正在通过影响一些极端天气或气候极值的强度和频率,改变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,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、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■中国已正式启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,针对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优先领域和关键问题,部署了一批项目,为维护国家权益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。
今年可能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。而中部地区暴雨连场、险情不断。2010年,猛暑日的煎熬继续保持上升势头。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指出,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,又是天气气候非常复杂、地形地貌非常复杂的国家。到底是什么导致大气环流异常,任福民表示,目前专家正在深入研究中。总之,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务必高度重视。
走在大街上,感觉热浪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,犹如置身蒸笼之中。南方洪涝灾害方面,任福民说,我国今年的西南季风较弱,使降水北推缓慢,雨带5、6月长期停留在南方,造成了大量降雨。
广东未来最高温或超37摄氏度昨日,广东录得最高气温超过36摄氏度,2日至3日广东省高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,未来3日最高温或将超37摄氏度。有关专家指出,气候变暖正在通过影响一些极端天气或气候极值的强度和频率,改变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,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、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。
但近年来,我国以及欧洲、美国、日本等原本较凉爽的中高纬度地区,天气也日趋炎热,极端高温事件增多,逐渐成为新的高温频发地区。但可以支持的说法是,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常态化。
高温还会使用水量、用电量急剧上升,从而给生活、生产带来很大影响。日本气象厅则宣布,日本近日进入了日气温35℃以上的猛暑日———这是自2007年开始使用的气象新名词,特指地球温室化给都市带来的高温效应。启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计划城市建设必须着眼长远、科学规划、统筹设计,科学防灾设防。各地热线上海热浪包围 犹如蒸笼7月31日,上海发出橙色高温警报,市区最高温超越37摄氏度的酷热线。
就城镇建设来讲,要适应气候变化的特征规律,在气候上进行可行性论证。4月中旬,50年罕见的暴雪突袭已经入春的北方城市。
他呼吁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、气象灾害评估制度,逐步健全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建设。引起高温的直接原因就是,高温地区出现暖性高压,并长期稳定在一个地方。
重庆城区气温前天下午5时飙升到了全天最高点:40.1℃。进入春季,西南5省市大旱持续。
据记者了解,今年7月初,中国已正式启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,针对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优先领域和关键问题,部署了一批项目,开展基础性、战略性、前瞻性研究,以期全面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,为维护国家权益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。重庆59年来最热 3人中暑倒地猝死前日,重庆20个区县气温飙上40℃,整个山城滚滚发烫,3人中暑倒地猝死,解放碑地砖遭烤裂。气象专家称,有数据显示,今年可能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。(新华社、央视焦点访谈、瞭望新闻周刊)专家观点最热的一年。
中国为什么会相继出现夏日消融,江河横溢?未来的抗灾减灾形势会怎样?病因系大气环流异常有关气象专家介绍,在全世界范围,有些地区或国家比较容易受到热浪的袭击,像印度、巴基斯坦等热带、副热带地区就是典型的高温热浪灾害频发地区,每年都有数千人因热浪袭击致死。岁末年初,新疆阿勒泰等地区连续四次遭受强冷空气和暴雪的袭击,出现了60年不遇的风雪灾害。
据统计,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极端气候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,在过去40年平均上升了10倍。与此同时,美国东海岸正遭酷热考验,24日当天,首都华盛顿气温逼近40℃。
因此,科学地防灾减灾,非常重要。同时,高温增加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,对一些地区的土壤墒情不利,对作物生长不利,甚至导致农作物减产。